<td id="4a2cc"><center id="4a2cc"></center></td><tt id="4a2cc"></tt>
  • 您現在的位置:?臺海網 >> 新聞中心 >> 財經 >> 金融.理財  >> 正文

    多只股票提前鎖定退市 A股常態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

    www.cleaningbylisa.com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監管“零容忍”背景下,退市新規效力不斷顯現,2023年開年僅一個多月,A股市場已有多只股票提前鎖定退市。業內專家表示,2023年,隨著新一輪上市公司“提質”計劃的實施和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A股退市力度有望加大,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將進一步加強,常態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

      多家公司觸及退市指標

      2023年首批面值退市股票已出現。

      2月3日晚,*ST金洲公告,公司收到深交所下發的《事先告知書》,公司股票觸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此前的2月2日晚,*ST凱樂和*ST金洲雙雙公告稱,截至2023年2月2日,兩家公司股票收盤價分別為0.47元/股和0.72元/股,已連續20個交易日(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低于1元,已觸及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交易類退市指標,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根據相關規則,兩家公司的股票均自2023年2月3日起開市起停牌,記者注意到,兩家公司不止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還面臨著財務類及重大違法類多重退市風險,退市幾成定局。

      此外,多家公司已提前鎖定財務類或規范類退市。根據2022年業績預告及相關公告,滬市方面,*ST輔仁、*ST西源、*ST榮華等3家公司因觸及“凈資產為負”和“凈利潤為負+營收低于1億元”等退市指標,已鎖定財務類強制退市,還有*ST紫晶、*ST澤達可能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深市方面,*ST新海、*ST計通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ST吉艾等多家公司或將被實施財務類強制退市。

      還有多家公司預計將觸及退市風險警示情形,退市風險同樣不容忽視。以滬市為例,因觸及“凈利潤+營收”組合指標和凈資產為負的退市指標,ST商城、ST榕泰、ST宏圖、西寧特鋼、莫高股份等11家滬市公司業績預告顯示將觸及退市風險警示標準。

      交易所嚴格退市監管之下,部分ST公司雖然業績預告顯示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凈資產等指標未觸及終止上市或退市風險警示標準,但是否真的“逃過一劫”有待觀察。如*ST中昌、*ST運盛、*ST未來等多家退市風險公司均收到來自交易所的問詢函,仍存在較高退市風險。

      市場“吐故納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退市新規執行兩年來,A股市場常態化退市趨勢已經確立,退市渠道逐漸暢通,資本市場“吐故納新”格局已經逐步形成。

      根據Wind數據,2022年共有42家公司被強制退市,創下A股年度退市量歷史新高;2021年有17家公司被強制退市。2月2日,中國證監會召開的2023年系統工作會議認為,常態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

      1月13日,滬深交易所發布《關于加強退市風險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同時配套修改相關公告格式指南,要求已被實施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披露前增加風險提示頻率及針對性,包括區分不同情形進行重點提示、按要求披露年度報告編制及審計進展等,旨在嚴格落實退市制度,進一步強化退市風險公司監管,持續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保護投資者利益。

      業內專家表示,2023年,隨著新一輪上市公司“提質”計劃的實施和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A股退市力度有望繼續加大,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將進一步加強。

      “全面注冊制啟動之后,市場也對退市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預計未來我國資本市場退市企業數量還可能進一步上行。在優質企業上市和低質量企業退市的良性循環中,預計A股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也會進一步提升。”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說道。

      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首席經濟學家付立春也表示,全面注冊制下,我國資本市場會逐步對標成熟市場,市場的優勝劣汰和分化程度會不斷提高。

      德邦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吳開達指出,全面注冊制下,A股退市力度有望加大。全面注冊制將使得A股制度進一步向成熟市場靠攏,但后續仍需配合嚴格合理的退市制度,有進有出,吐故納新,才能實現新陳代謝,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來源: 經濟參考報 記者:李靜 北京報道

    相關新聞
    12家上市公司大股東擬讓渡控制權

        本報記者 曹衛新     開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將控制權變更事宜提上日程。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2月3日,已有1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籌劃控制權變更的相關信息。從業績表現來看,有6家公司預計2022年業績虧損,4家公司預計2022年業績下滑。這意味著,過半數即將接盤的“新主”面臨著扭轉上市公司業績頹勢的重任。     控制權變更路徑各有...

    年報披露在即 多家公司尚未請來年審會計師

    進入2月份,上市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即將拉開大幕。然而,卻有*ST輔仁、*ST中昌、*ST大通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仍未聘請年審會計師,引發市場關注。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未聘請年審會計師的企業多集中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針對上述公司未聘請年審會計師的情況,交易所也第一時間向公司發布監管函件,要求公司解釋尚未聘任2022年度審計機構的具...

    上市公司掀起投資熱潮 百億級擴產項目“多地開花”

    起步即“全速”,2023年剛過去1個月,A股上市公司已經掀起投資熱潮。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已有至少9家上市公司發布了50億元以上的對外投資大單,其中不乏百億級大單,最多一筆對外投資金額超過450億元,真金白銀忙擴產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哪些產業如此“吸金”?記者關注到,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依然是投資熱點,從重慶到佛山,從曲靖到...

    A股開啟全市場注冊制新紀元

    2月1日,兔年資本市場首個重磅改革措施出爐——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啟動。這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革新的關鍵環節,也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標志著A股市場開啟全市場注冊制新紀元。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按照增量試點、存量推進、全面實行的“三步走”節奏,以及尊重注冊制基本內涵、借鑒全球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特征...

    并購重組熱度高 市場活躍度料提升

    據數據統計,1月近80家上市公司發布或更新重大重組事件公告。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并購重組交易模式更加豐富,“A并A”、吸收合并、協議收購、資產置換等交易模式不斷涌現。專家認為,隨著并購重組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優質標的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證券化意愿增加,2023年并購重組市場有望更加活躍。   交易模式豐富   從多家上市公司發布的并購...

    激情的视频
    <td id="4a2cc"><center id="4a2cc"></center></td><tt id="4a2cc"></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