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到來,班級微信群、QQ群再次活絡起來,然而不法分子也乘虛而入,冒充老師收取各種費用的詐騙又“卷土重來”,警方提醒市民小心防范。
1月30日,安溪縣城廂鎮某小學的家長看到班級家長群里“老師”發布一信息:“寒假期間如沒有復習資料,學生在家無所事事,必會影響成績。99元(共3科)這套資料,作為下學期第一輪復習使用,收到通知的家長請點上面那個群收款交費,我好統計名單。”由于發消息的人微信頭像以及姓名與班主任完全相同,加上“班主任”又特地要求家長不能私下轉賬,不少家長便直接通過騙子發起的群收款進行轉賬。沒過一會兒,真正的班主任在群里澄清,稱有人冒充自己行騙,提醒家長們不要轉賬。盡管班主任及時發現后制止,但短短時間內仍有19名家長被騙。
安溪警方對詐騙套路進行了解析:騙子通過微信或是QQ直接搜索“班”“班級群”等關鍵詞,挑選未設置進群審核要求的群組進群。部分家長、老師微信、QQ曾經被盜,騙子利用號主操作找回的時間空隙,拉自己的賬號進群。也有騙子在各大游戲平臺發布“免費送皮膚”“免費送寶物”之類的假消息,引誘學生上傳班級群信息截圖,從而通過偽裝學生家長的方式進群。騙子進群后,會先混跡在群組內暗中觀察,了解群內成員之間的關系、哪位老師是班主任、哪位老師經常發起群通知,以及該老師上課和群內發言的大致時間。最后,利用事前“踩好點”的時間段,騙子迅速復制老師微信、QQ賬戶,從頭像到昵稱統統更換與老師一致,進而假冒老師在群組內發布“繳費”信息,并且要求家長們盡快進行轉賬支付。
警方提醒,老師和家長可通過以下做法加以防范:
設好卡。微信群務必將“群聊邀請確認”開關打開,在收到家長進群申請后,老師應打電話向該學生家長進行確認,確認無誤方可允許其進群。QQ群的管理員可以在“群聊設置”里面,點擊“管理群”按鈕,里面找到“加群設置”的三個功能設置選項進行設置。假如所有家長已經入群,可以將群設置為“不允許任何人加群”,更加安全。
改備注。家長可以將老師昵稱設置得盡量復雜,避免使用“姓氏+老師”的通用格式,這樣能一眼看出信息發布人是否為真實的老師。
緩打款。遇到老師發布繳款要求時,要先打個電話給老師進行核實,如果無法與老師取得聯系,則暫時不予轉賬。
快報警。如果確有家長一時不察,已向騙子轉賬,請第一時間撥打110或96110,公安機關將立即進行攔截止付,盡全力幫助家長挽回損失。
勤宣傳。廣大師生及家長應時刻提高警惕,可閱讀學習公安機關發布的反詐宣傳知識,提高自身防騙能力。(記者 吳志明 通訊員 陳家緣)
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