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美國政治評論員嘉蘭·尼克松透露,美國總統拜登曾提及“毀滅臺灣”計劃,并強調其比“新保守烏克蘭方案”更具“災難性”。這個話題經由國民黨前民意代表蔡正元轉帖評論,在島內引發輿論熱炒。
“新保守烏克蘭方案”的內容不得而知,但當前拜登政府外交和國防事務都掌握在新保守派手中是毫無疑問的。他們把所謂的“民主”與美國強權至上相結合,大力推動單邊主義和軍事霸凌,讓整個世界陷入戰亂和不安。
目前擔任國務卿的布林肯,2019年就曾與著名的新保守派代表羅伯特·卡根聯名發文,呼吁對俄羅斯和中國等“對手”采取“預防性外交和威懾”政策。而現今主管政治事務,主導烏克蘭局勢的美國務院三號人物,副國務卿紐蘭正是羅伯特·卡根的妻子,而她也正是當年烏克蘭政變的幕后操盤手。
有美媒指出,拜登政府內擠滿了過去操弄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戰爭的新保守派。
在這種情況下,“戰斗到最后一個烏克蘭人”將是拜登政府的目標。他們要通過這場“代理人”戰爭,讓俄羅斯元氣大傷、翻身不得;讓歐洲俯首稱臣、甘為驅使;其自身則坐收漁利,大發其財。而烏克蘭則可能淪為一片廢墟,生靈涂炭,民眾流離失所,領土支離破碎。而這些并不在其考慮之內。
“毀臺”計劃要比這還具“災難性”!真讓人后背發涼,不敢想象。如若循著“代理人”戰爭的模式,在新保守派戰爭販子們的操弄下,“臺獨”分裂分子鋌而走險,大陸不得以采取斷然措施,兩岸則會兵戎相見。而作為“代理人”的臺灣則毫無疑問將承受更大的災難。而這也許就是拜登所言的“毀臺”計劃的一部分。
今年1月,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發布24種想定下的臺海危機兵棋推演結果,雖然在美、日支持下,臺灣“慘勝”,但臺灣方面在作戰3周后傷亡約3500人,26艘驅逐艦和巡防艦全都被擊沉。島內戰后情況凄慘,“只剩守護一個沒有電力與基本民生運轉的島嶼”。
而島內也有人士認為,“毀滅臺灣”有主動、被動兩種方式。萬一守不了臺灣,美國就把會臺積電炸掉,全面摧毀有價值的資產,讓臺灣成為一片“焦土”。而如果臺灣慘勝,就是一個被“摧毀”的臺灣如何處理的問題。
但這些問題,在民進黨當局看來,似乎并不在意。他們在“毀臺”論出現后,第一時間不是去查證其真實性,而是解讀為“有心人士”放大疑美論、反美論,與大陸的“認知戰”相呼應,破壞“臺美伙伴關系”。更離譜的是,還直接將踢爆此事的嘉蘭·尼克松歸為俄羅斯的代言人,以轉移焦點,否認事實。甚至還搬出美國在臺協會出面,申明對臺承諾堅如磐石。
民進黨當局為何如此害怕民眾“疑美”、“反美”?
首先,是其要“倚美謀獨”的政治立場在作怪。民進黨不僅親美,甚至“舔美”。為的就是試圖借助美國的支持,“挾洋自重”,實現其“謀獨”和“以武拒統”的目的。為此,他們不惜犧牲臺灣民眾健康,進口萊豬;不惜經濟受損,讓美搬走臺積電;不惜拿民眾的血汗錢大買美國的飛機和各式武器,把美麗的家園變成“火藥庫”和“地雷島”。
其次,害怕美國政府不高興。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曾大言不慚地講,對美國需要一些體諒,臺灣不要添麻煩,也不要給太多意外。所以,即使美方有“毀臺”計劃,民進黨也不敢去找“麻煩”,問東問西。這種情況下,如果臺灣民眾“疑美”、“反美”人數不斷增長,顯然不利于美國對臺灣的進一步管控,無疑是給美國“主人”添了麻煩。
第三,擔心被民眾看破手腳。民進黨當局一直鼓吹臺美關系“堅如磐石”,大肆宣揚目前是史上最好的臺美關系??恐@些大“內宣”的說辭,民進黨當局不斷向民眾灌輸,臺海有事,美國會來“協防”的迷魂湯。但“毀臺”論的背后插刀,會讓這些假象立刻蕩然無存。所以,民進黨自然是要拼命圓謊,否認“毀臺”論,不讓“疑美”論發酵。
第四,蔡英文計劃在卸任前竄訪美國,賴清德2024大選也需要美國人的認可。牽涉個人政治利益,兩人自然不愿意讓“疑美”、“反美”聲浪起來,影響其政治生命和選舉前途。
第五,可以借打壓“疑美”、“反美”之名,攻擊政治對手,利用中美之間的對抗,將對手抹黑為大陸的同路人。以便在未來選戰中繼續采取“抗中保臺”、“親美抗中”的策略。
所以,民進黨當局的盤算完全都在圍繞著政治私利和選舉利益在考量,哪里會管到臺灣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危,哪里會顧及到臺灣未來的生存或毀滅!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在面對外人虎視眈眈、甚至喪心病狂的“毀臺”陰謀時,兩岸理當拋棄歧見,合力抗敵。而不應象民進黨當局這樣執迷不悟,不顧民眾生死,繼續勾連外人,在“臺獨”絕路上走下去,讓親者痛仇者快,成為臺海和平穩定的麻煩制造者。
正如大陸方面所多次指出的,“臺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民進黨當局一味錯判形勢,圖謀依附外部勢力為自己謀“獨”挑釁撐腰壯膽,只能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來源: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