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喜(右一)作為黨員突擊隊隊員支援廈門市交通部門疫情防控工作
▲王民喜參加交通文明進校園活動,帶領學生學習交通指揮手勢
臺海網10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姍/文 受訪者供圖)早上8點,王民喜準時出現在國貿新城公交站路口。盡管秋風吹起涼意來襲,穿著“義務交警”反光衣的王民喜卻汗流浹背,一邊吹著哨子,一邊指揮車輛通行,遇上單獨過馬路的老人、學生,他立刻上前護送、引導。筆直的腰桿、專業的手勢,執勤時的他,看起來頗像一名職業交警。
大約2個小時,王民喜完成了上午的執勤,擦擦額頭上的汗稍作休息,立即趕往古樓公交場站。
原來,脫下義務交警服裝的王民喜,是廈門公交集團旗下廈門鷺城巴士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駕駛員。在緊湊的工作時間外,每天的空閑時段他不是活躍在安全宣傳活動中,就是參與義務交警服務。“王師傅是我們的榜樣,上班是文明司機,下班是熱心市民,一做就是好多年!”同事們的夸獎不絕于耳。
1
行車14年 安全培訓不松懈
2008年,王民喜和妻子關勇君來到廈門,先后進入廈門市鷺城巴士集團有限公司工作。從開小巴到開公交,14年職業生涯里,“安全”始終被他置于首位。“手握方向盤,一車人的安危就和我密切相關,我必須對他們負責,這是公司不斷灌輸給公交司機的理念,也早就刻在我的心中。”王民喜告訴導報記者,公司定期開展安全行車教育與駕駛員技能培訓,他幾乎從不缺席,小到車輛起步、規范???、開關車門等項目,他都按部就班學習、實操。“廈門公交尤其重視駕駛員平穩規范駕駛,早期開小巴時不少司機都存在起步過快、停車不規范、急踩急剎的現象,不僅影響乘客乘車體驗,也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所以控制車速、斑馬線減速禮讓都需要不斷練習,習慣成自然。”
作為重要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服務商,提升服務品質也是廈門公交所看重的。王民喜說,他的行車準則第一條就是保持車廂內整潔,發車前他都會主動做好車上的衛生工作,保證乘客享受到舒適的環境。行車過程中,他則是融入文明宣導工作,看到不文明、不安全行為當即提醒乘客。
從業十幾年來,王民喜駕駛的車輛從未發生過道路交通事故,更無交通違法行為,乘客、同行們對他好評如潮。
2
熱衷公益積極投身志愿活動
王民喜和妻子關勇君是123路公交的“夫妻檔”,每天中午12點王民喜便接上妻子的班,一直開到晚上11點。線路從鼓樓公交場站到思明區政府站,跨度大、時間長,他一天至少要跑三趟來回,下班休息的時間很有限。盡管如此,他還是將工作之余的空檔排得滿滿當當。
2015年,王民喜加入廈門市“小黃帽”文明交通志愿服務聯盟,并積極參與“小黃帽”組織的義務交警活動。幾年時間,他成長為“小黃帽”志愿服務聯盟理事會活動部部長。“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幾十場安全宣傳進校園、進社區活動,通過交通手勢操、知識問答、情景模擬等方式為大家普及安全知識。在一些大型活動保障中,我們也擔任志愿者,身體力行幫助市民游客。”雖然辛苦,但王民喜樂在其中。他說,能夠成為廈門公交的“文明駛者”,是他的榮幸。2015年,王民喜獲得廈門市交警支隊頒發的“廈門市優秀義務交警”稱號;2016年,他被思明公交公司評為年度“優秀服務先進個人”,被前埔南小學授予“優秀義務交警護學標兵”榮譽稱號;今年,王民喜被認定為廈門市四星級志愿者。
如今,在廈門高速路口、碼頭、社區等地點的防疫工作中,我們也總能看到王民喜的身影,支援測溫登記、維持核酸檢測秩序,用實際行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